世界
讓琉裝豐富多彩的沖繩染織品,是14世紀左右透過與中國、
日本及東南亞各國的海外貿易傳入的。
沖繩染織品發展出各式各樣獨特的技法並傳承至今,在此我們來看一下其背景。
紅型染
「紅」有彩色之意,「型」是花紋圖案的意思,因此現在我們稱這種染布為「紅型」。紅型染同時使用顏料和天然染料染色,有用型版染色的技法及不用型版染色的高難度技法。
紅型染除了用於王室的正式禮服和日用常服之外,也用在舞者款待中國冊封使時所穿的舞衣及祭神服飾上,同時據說紅型染也是獻給中國的珍貴貢品。
紅型染最迷人的地方,就是用大膽華麗的配色,所設計出的花鳥風月圖案。經過多層上色染出的彩色圖案具有立體感,鮮豔的色彩展現出大器的自然之美。它的明豔亮麗讓所有觀者著迷。紅型染的花紋圖案主題各不相同,但龍、鳳凰等大型圖案只有王室成員才能穿著。
織品
在沖繩,由於獨特的氣候風土和人們不懈的努力,各地都孕育出多樣化的紡織品。使用苧麻、芭蕉、絹絲、棉等原料,發揮各種素材的魅力,因應不同用途,製出各式各樣的紡織品。


絣織
絣織是將花紋組成幾何圖案的紡織技法的通稱,會使用預先染色的經線、緯線或同時使用兩者來紡織。關於沖繩絣織的起源有兩種說法,有一說是從南亞傳入的,也有一說是從中國傳入的,目前尚無定論。
沖繩絣織有約600種豐富多彩的圖案為基礎,融合了沖繩的自然風物及動植物,每一個圖案部分都需用手結方式綁染完成,耗時費工,才能創造出這些獨特的絣織花紋。
織品

首里織
首里織是生於琉球王國首都首里的美麗紡織品,使用精緻的花紋織布製成。相傳17世紀,一位琉球王府的官員遊歷中國,將浮織的技法帶回。首里織的特色是具有豐富多變的織法,過去在首里只有地位尊貴的人物才能穿著。據說是由士族世家的女子為家人紡織而成,即使是王妃或公主也會親自使用紡織機織布。

讀谷山花織
讀谷山花織歷史悠久,早在 15 世紀時就已開始製作。
讀谷山花織將象徵大富大貴、子孫興旺、長命百歲等吉祥的花紋,與條紋和格子相結合,創造出花樣更加繁複的織布,它的風格華麗,並帶有異國色彩。據說專供琉球王朝的王室使用,除了讀谷山當地居民之外,平民百姓皆不可穿著。

芭蕉布
使用絲芭蕉為原料的織品。芭蕉布據說歷史悠久,但起源不明。由於沖繩氣候適合絲芭蕉生長,因此在沖繩各地均有栽培,並用來製作紡織品的織線。16世紀時,芭蕉布是獻給江戶幕府及中國的貢品和貿易商品,並有製造大量芭蕉布當作獻禮的記載。芭蕉布穿起來很舒適,上至王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經常使用。在樸實的質感中,散發出高雅的風格。

宮古上布
一種苧麻布織品,以細線織出精緻的碎點花紋。據說最初也是織來當作貢品使用。
由於布料輕薄,用來製作夏季高級琉裝非常受歡迎,其圖案精緻,色澤優美,因此被視為是最上等的織品。使用藍靛為染料的深藍底色的上布最具特色。

八重山上布
一般認為八重山上布最初也是為了當作貢布而發展的。與宮古上布相同,在當時嚴厲的人頭稅制度之下,八重山的女性也被迫辛勤織布。當時宮古島被指定生產藍底貢布,而八重山則製作白底貢布。
八重山上布的原料為苧麻纖維,透氣性佳,最適合製作夏服。在自然的白底布料上凸起的簡樸絣織花紋,深受人們喜愛。

久米島紬
這是一種以絹絲為原料的織品,據說在 17 世紀左右,養蠶技術傳入了久米島。久米島紬使用天然的染料,其特點是色調柔和。它以久米島生長的植物和泥土為染料,分別透過「草木染」及「泥染」的技法將布料染色。色調方面以具有光澤的亮黑色居多,更加突顯出素雅的美感。

與那國織
據說15世紀時已有與那國織的織品。它有類似方格的簡單格紋、呈現幾何圖案的美麗花織、綿狹織等種類。

綿狹(Minsa)織
綿狹(Minsa)的意思是細腰帶。沖繩自古以來穿著琉裝時,都不使用像和服那樣的寬腰帶,而是繫上細窄的腰帶,或是採用一種名為Ushinchi的著裝方式,把衣服扎進腰繩裡。這種細窄的腰帶叫做綿狹,沖繩各地均有製作。綿狹是女子為心儀的男子紡織而成的,男子繫上女子贈送的腰帶,作為彼此相愛的證明。有圖案由四個及五個方格花紋交錯排列,寓意為「生生世世,永誌不渝」的八重山綿狹,以及花紋圖案為特色的讀谷山綿狹和那霸綿狹,都極具代表性。